通过与苏格兰的政治联姻,英格兰成功转型为统一的英国。虽然这一过程伴随着战争,但远没有普鲁士王国统一德国时那样激烈激烈。普鲁士完成德国统一后,强大的军事力量逐渐构成对英国的威胁,令英国不得不严肃对待这一新兴的欧洲强国。
在工业化进程方面,德国后来居上,急需扩展殖民地以支持其快速发展的工业经济。这种需求为未来全球大战埋下了隐患。作为崛起中的工业强国,德国在瓜分殖民地时态度强硬,尤其是在非洲殖民地争夺战中,多次要求扩大其势力范围,要么从法国的殖民地中夺取,要么逼迫英国作出让步。局势因而日趋紧张,战争的阴云逐渐弥漫。
正是在这种背景下,英国发动了布尔战争,尽管遭遇惨重损失,但德国却选择了保持中立,没有趁机加大对英国的压力,要求释放更多非洲殖民地。这样的行为显得有些反常,因为一直以来,德国的作风是咄咄逼人,而非示弱。
实际上,德国的中立并非退让,而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。德国利用中立身份作为谈判筹码,以换取更有利的利益。那么,这些利益到底是什么呢?
展开剩余83%回溯到滑铁卢之战,拿破仑的军队最终被普鲁士王国军队击败,反法联盟赢得了决定性胜利。自那时起,英格兰王国深刻认识到普鲁士军队的强大。随着普鲁士完成德国统一,拥有完善殖民体系的英国对这个新兴强国保持高度关注,两国关系总体尚算良好。在1884年的柏林会议上,为了争取德国支持自己发动布尔战争,英国主动提出了瓜分莫桑比克的方案。
在这一方案中,英国做出了巨大让步,施加了不小的外交压力,德国因此承诺在布尔战争中保持中立。此前,德国为扩大出口市场,将大量粮食和化学品出口至南非,这在无形中增强了布尔人抵抗英国的信心。德国的支持基于自身利益,英国也不愿轻易断绝与布尔人的贸易关系,只能忍痛以莫桑比克殖民地作为筹码,换取德国的政治中立。
莫桑比克殖民地中含有部分葡萄牙殖民地,这促使英国不得不与葡萄牙达成殖民地交换协议,以获得葡萄牙的支持。准备工作完成后,英国迅速调集大量军舰集结于葡萄牙的军港,随时准备开赴南非,投入到布尔战争的战局中。
布尔人趁英军尚未稳固阵脚,多次对英军据点发动猛烈攻击,导致英军损失惨重。此情此景下,英国更加重视外交手段,积极拉拢德国,希望通过利益让步换取德国的支持。
起初,德国十分希望看到英国在布尔战争中陷入困境,因为只有这样,英国的欧洲大陆影响力才会削弱,德国的扩张空间才能扩大。然而,由于莫桑比克殖民地交换问题,德国的注意力转向葡萄牙何时交出殖民地。为保证德国继续保持中立,英国不得不斥巨资给予葡萄牙丰厚利益,促使殖民地交换协议顺利达成。
布尔战争爆发时,德国在殖民地上的最大竞争对手其实是法国,而非英国。无论是为了报复拿破仑灭亡神圣罗马帝国,还是为了争夺殖民利益,德国对法国的野心早已众所周知。为了避免英国介入德法矛盾,德国在布尔战争中保持中立也就理所当然。
获得英国的“不干涉”承诺后,德国借助德法之间在殖民地分配及贸易摩擦的矛盾,进一步激化双方仇恨,导致一系列军事冲突爆发。通过不断的军事试探和严密准备,德国为日后挑起德法战争积累了足够底气。
在忙于与法国对抗之时,德国还与东方强国俄罗斯存在利益纠纷。除了在波兰问题上的摩擦外,德国掌控着远东重要出海口——中国青岛,而俄罗斯则控制着中国东北。两国实力悬殊,加上殖民地距离相近,势必引发利益冲突。
对俄国而言,东北出海口极其重要,而对面隔海相望的山东海岸同样令人垂涎。尽管中日间的军事紧张有所缓和,但随着局势趋于稳定,俄国在中国和朝鲜半岛表现出更强的野心,这让德国忧心忡忡。
因此,作为利益交换,德国在布尔战争中保持中立,换取了在远东的利益平衡。英国则通过支持日本挑衅俄国,缓解远东紧张局势,确保德国能稳固控制青岛这一战略要地。这种利益互换使德国得以在布尔战争期间保持中立,而英国尽管在战争中损失惨重,却在其他地区的利益没有遭受重大挫折。可以说,英国通过外交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战争带来的损失。
布尔人采用游击战术,开辟了军事新局面,令英军屡战屡败,损失惨重。这一结果不仅令英国感到意外,甚至连德国方面也没有预料到。
在布尔战争全面爆发之前,德国的军事家们大多基于传统的殖民战争经验,加上19世纪中叶普鲁士与欧洲各国的正面战争案例,预期英国正规军登陆南非后,布尔人的叛乱将迅速平息。但事实却完全相反,布尔人虽兵力有限,却极具战术灵活性,英军反倒陷入被动,屡屡受挫。
见英国在战争中节节败退,德国逐渐加大筹码,逼迫英国不得不放下“日不落帝国”的架子,通过利益交换换取德国保持中立,从而为自己谋取更多利益。
那么,德国既然能从英国获得更多利益,为什么还要费尽心思参与布尔战争的外交博弈?答案在于,德国蜕变为资本主义列强后,追求利益最大化成为首要目标。通过不断增加中立筹码,换取更大利益,才是德国真正的战略意图。
保持中立让德国能集中力量发展工业,抽调优势兵力去夺取更有胜算的殖民地,这也是德国从布尔战争中汲取的重要教训。当然,英国不惜代价争取布尔战争胜利,也成为德国不断加码让利的关键原因。
随着英国让利幅度逐步加大,德国维持中立的愿望愈发强烈。这充分说明,列强间利益的重新分配始终是他们一贯的作风,而正是英国的让利,才让德国甘愿保持中立。若无这些利益交换,德国的态度可能会更加模糊,甚至影响英国最终赢得布尔战争的历史走向。
继承了普鲁士贵族的军国主义传统,加上工业迅速崛起,德国成为了一个崭新的资本主义列强。面对布尔战争这千载难逢的机会,德国选择中立,根本原因还是英国提供了足够丰厚的利益筹码,满足了德国的野心,使其没有支持布尔人或主动攻击英国殖民地,避免了英国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。
当然,德国也未曾预料到英国会在布尔战争中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。通过保持中立,德国获得了不少利益,而英国则遭受了重大损失。在此背景下,德国依旧咄咄逼人,力图攫取更多利益,激化两国矛盾,最终使欧洲成为世界大战的火药桶。
发布于:天津市第一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